陈津生:聆听、尊重和还原历史的艺术家|

日期:2017-11-23 发布:策划协会 点击:3182

 简介:陈津生,字春甫,居士。1969年生于天津,雕塑世家,中国顶尖北魏佛造像雕塑家。1999年后隐居苏州西园寺重元寺至今,浸润佛像雕塑三十余载,先后成功恢复了北魏造像石窟、青州佛像窑藏、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诸多石窟经典造像雕塑。在国内外举办多次展览,加拿大总理曾亲自剪彩并授予2013年度加拿大艺术金枫叶奖。其作品皆被国外顶级藏家及国内外顶级拍卖收藏机构广为珍藏。在此次双十评选中荣获“新锐创意设计师”。

我们熟知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以及云冈石窟在苏州的洞人洞窟都可以寻见端倪。这就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室内洞窟艺术馆——香支洞。香支亦相知。为了遇见有佛缘的人,相知即是缘,便有了香支洞。

 

艺术家洞人陈津生老师凭借30余年的创作积累和对各大洞窟的深入研究总结后,首创了洞窟模块化重建的架构形式,1999年起开始系统复原250种石窟造像的龛式结构至今。

 

“他是香根,我便是香支”,恩师香根活佛的圆寂使春甫老师对藏传佛教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香支源于感恩,也源于传承。

 

或古朴厚重、或慈祥端庄、或深邃睿智,春甫老师的作品,既有历代佛造像形制之美,又有历代佛造像神韵之妙,其简练生动的造型,高贵宁静的气息,无意中将人的思绪带回到一个久远的年代。

 一间小小的洞窟,汇集了全中国最有名的石窟佛像造型,凝萃了中国佛像制作的工艺和心血,在这里就可以洞悉全中国的佛像雕塑。洞窟描金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描金修复看似简单,然事实并非如此。

 

制胶:胶从淡黄色颗粒黄经火烤一段时间成为白色液态。

 

和金泥:制好的胶平铺在圆盘中,将捣碎的金箔小型地放置在胶上,混合摇匀。

 

蘸笔描摹:为避免干胶,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描摹。

 

“这不是艺术创作,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春甫老师的言语间透露着对中国古代匠人的崇敬。他说,“佛教见解远高于技法”,细细聆听古人的智慧和恩典才是最难得的。

 

信仰支撑创作,知识打下基础

“如果我们创作的思想基础是错误的,又如何创作表达正确思想的作品呢?”在谈起创作时,春甫老师的脑海中时常出现上述思考。

他将佛教比是佛像的精神,而且必须是正信而坚定的信仰,塑者透过熟练的雕塑手法,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人生的态度,自然的融入到作品之中,这是他努力的主要目标也是他的信仰。

 

修复人心从修复佛像开始

修复是春甫老师一生中最主要的工作,他认为创作在这个领域并不适用,因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目的,没有给美留下容身之处。他想让大家知道:对他而言修复人心从修复佛像开始。

关于工作环境,春甫老师的思想也很独特,他认为,如果他不能主动影响环境,那么他看上去必被环境影响着,不管他愿不愿意。“其实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来自外界的噪杂声音,而是社会时尚潮流中对名利榜样的执着。”

在未来工作安排上,春甫老师将修复和复原像法时期佛教造像当做为最主要的工作,但他觉得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复原其中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当务之急。还有就是在因缘成熟时把工作室的工作形式和生活态度推广到世界各地的道场里与同修共享。

 

 

Copyright © 2024 苏州市策划协会  苏ICP备17004716号 技术支持:汇成传媒